首页 快穿之我與女配共戰袍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324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喜得新人忘舊人,盧長青之後沒少在林文卿寄來的書信里看到對方對白士元的抱怨。

還抱怨,那就是還有感情,若真沒感情,那是半個字都不會提。

盧長青給林文卿提供了兩個方法,要麼爆發大鬧一場,跟白士元一刀兩斷,要麼就忍氣吞聲憋著。

信送出去後,估計是看出來盧長青嫌煩,林文卿再來信,便再也不抱怨白士元了。

1038年註定不是一個平凡年,青州多地發生洪災,災民大批出現,而當朝宰相王隨、陳堯佐及參知政事韓億、石中立卻束手無策。

韓琦連疏四人庸碌,痛陳宋朝八十年太平基業,絕不能「坐付庸臣恣其毀壞」,使四人同日罷職,即所謂「片紙落去四宰執」。

同時抨擊當時「貨賂公行」「因緣請託」的社會風氣和「僥倖日滋,賞罰倒置」的官場腐敗作風,建議趙禎開始從朝廷內部裁員。

裁是不可能裁的,慶曆新政改革那都是被逼的沒辦法了,趙禎才開始革新「祖宗之法」。

其實朝廷官員早就發現國家財政問題和制度的不合理。

三冗問題應該是宋祁最先提出來的,寶元二年(1039年)時任三司度支判官的宋祁曾上疏《三冗三費疏》,建議朝廷「去三冗」、「節三費」,這個時候就已經點明了朝廷需要對「祖宗之法」中的流弊進行改革的方向。

然而沒人敢動,大家又不是傻子,想想史上那些改革的政治家,有幾個下場是好的?

第237章 不叫清平,樂不起來(6)

趙禎也愁,賑災要花錢,可是國庫里錢不多了。

自趙禎即位以來,尤其是其親政之後,終其一朝,地震、洪災、旱災、蝗災等各種災害頻發,賑災的費用加上西北邊境應對西夏的軍費,據後來蘇舜欽上疏所說:光是寶元元年(1038年)主管財政的三司花費已經「二十倍於祖宗」,國朝用度嚴重不足。

宋史一般不怎麼洗自己,是什麼就記錄什麼,所以早在今年,國家財政就已經告急。

就在趙禎焦頭爛額之際,宮裡傳來了好消息,他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。【註:由於俞充儀的那個孩子生下來就死了,所以宋史資料一般都是將福康公主認作仁宗的第一個孩子。】

這個孩子便是歷史上那位因婚姻不幸被逼得瘋過一陣,最終英年早逝的福康公主。

衙門裡的人紛紛為皇帝高興。

「這麼多年了,官家可算有自己的孩子了,只是可惜了,若是個小皇子就好了。」

楊善君跟在趙禎身邊多年,對他自然是忠心耿耿,她說出這樣一番話也不奇怪。

畢竟在這個世界的人眼中,只有男人才是正統。

「官家還年輕,孩子總會有的。」

「是呀,就算沒有,副率不是還養在娘娘膝下的嗎?」

眾人你一言我一句接話道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