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兒子明白。」
秦閣老喊兒子過來,可不是問他交友之事的,「陛下似乎有意借著三皇子謀逆一事,清理朝堂。為父打算致仕了,若是陛下同意,必定會將你調出翰林院。」
「戶部大概會交給徐閣老,兒子若是沒猜錯,恐怕是禮部吧。」
秦閣老也是這般猜想,六部裡面方便接手且不會影響朝局的只有禮部,就是不知道會給個什麼位置。福王這人,以前覺得不聲不響,這次以後卻覺得有些看不透了,一個人太乾淨就會顯得很異常。
被人關注的徐京墨,每日就在府里溫書、練拳。會試同鄉試一樣是九天六夜,沒個好身體可不行。
不過他也不是個死讀書的人,隨風經常出去,幫他帶些朝廷邸報、坊間消息回來。別覺得這是無用功,今年是恩科,新皇肯定選用新人替換掉一些之前的官員,那麼他選的必然要合他心意。
了解時事,不說能猜中考題,至少能猜中答題的方向。
終於到了考試的日子。徐京墨這次提前了些時間到考場,主要是考生太多了,來晚了排隊的時間可能更長。看著這滿街的舉人,有的不過二三十歲,有的卻已經半頭白髮,似乎所有的人走上科舉這條路後,都不知道什麼叫做放棄。
一根獨木橋,千萬人在搶,但是有多少能順利走過這獨木橋的呢?
徐京墨在想他這一生的意義,科舉只是一個開始,並非是一個結束。這次若是考中,那麼他的人生也就翻開了新的篇章,他的未婚妻致力於家族生意和女子地位,那麼他呢?
徐家平反是必須要做的,母親這一生最大的心愿莫過於此;他厭惡這個時代的不公、貧窮,也許他該為此做些事情。
等他進了考場,拿著號牌找到自己的位置後,鬆了口氣,辭姐兒說的對,他總不會每次都倒霉。這號舍位置不錯,他如同以往那樣打掃一番後,擺放好自己的東西,等著髮捲。
第一場的考題就有陷阱,看來這次新皇是打算挑一些三觀合他心意的人。
四書的考題中,有一題出自《論語學而》篇,曰「父在,觀其志;父沒,觀其行;三年無改於父之道,可謂孝矣。」
簡單點說,就是父親還在世的時候,要觀察他的志向;父親不在世以後,要他的行為;若是三年(長時間)不改變父親生前的準則,那就是盡孝了。
齊朝一樣是以孝治天下,一般新帝登基也不會立馬改變先帝的政策,但是齊承帝卻不一樣。齊武帝如今中風,雖然沒有離世,但是也不能再管朝政,所以傳位給齊承帝,而齊承帝繼位後連發六道升職,可以說是完全推翻了齊武帝執政後年的一些政策。
如此,這算是孝還是不孝?這題是陷阱,也是機會。
徐京墨覺得這個齊承帝是個妙人,這人並不是個循規蹈矩的皇帝,反倒可能是個開陳創新的皇帝。承,繼承、接受之意,但也許是承前啟後、繼往開來之意。
他對齊武帝這個滿是私心的昏聵皇帝毫無好感,這題寫起來更是得心應手。先是按照常規的解釋做了一點論述,然後轉折到父親的志向、行為是否是正確的。
父親吃喝嫖賭,不務正業,做兒子的難道應該學著父親去吃喝嫖賭嗎?父親犯了錯,難道兒子還要錯上加錯,繼續犯錯嗎?《周易》中亦有雲「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,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。」
若是兒子真的死板地「無改於父之道」,那麼這個家族可能也就不復存在了。在父道之前當是天道、人道,於大道無礙,再談己道。
《四書》的題目對徐京墨來說是得心應手,第一個夜晚,他還有心情看看夜空。沒有燈光污染的時代,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璀璨星河的,有句歌詞「滿天的星星請為我點盞希望的燈火。」
其實希望並不遙遠,一顆星只有微弱的一點光,無數的星星匯聚起來,這樣的光亮任誰都不能忽略。
等到了五經義題,徐經墨斟酌良久,選了《春秋》來答,因為這些題更貼合他對實政的看法。
第一題問:《左傳桓公六年》,季梁對隨侯的建議是何,關於神與民,汝之觀點。
答案是「夫民,神之主也。是以聖王先成民,而後致力於神」,春秋時期,鬼神論至上,眾人皆認為是主,人民是他的子民。在面對乾旱、水澇時,人們做的往往是準備牛、羊、豬三牲去祭祀神,以求寬恕。<="<hr>
哦豁,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<span>:||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