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首輔攻略手札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112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姜貞問道:「恕哥哥,那我們何時動手?」

陳恕沉吟片刻,「不急,再等一個人。」

他將今日與謝沅的話轉述給二人,許世清初時有些震驚,之後便是一臉瞭然,「小郡王行事張揚,未必沒有藏拙的心思。」

姜貞想到當初在瀛台的荷花池

中,謝沅救了她一次,之後她離京又回來,都不曾與他再接觸過。

她是恨王啟恆,也不喜太子,但不代表她會支持謝沅。

陳恕也是這樣想,「先看他打算做什麼,咱們不是一路人,但敵人卻是一樣。」

很快,他們就知道謝沅送上的厚禮是什麼了。

第92章 誠意我會讓你看看我的誠意。

這日的朝會上,一位御史上了一封摺子,引起軒然大波。

這位御史稱,此前已經結案的胡善泓一案,存在徹查不清的情況,胡善泓還與幾年前揚州通判胡善瀧有牽連,二人大肆買賣科舉名額。

本就是強撐著上朝的明熙帝看了摺子,臉色更加蒼白。

胡善瀧只是個六品的揚州通判,與胡善泓屬於同族的堂兄弟,此人本事不大,但心卻貪婪,當初因他而起的一場科舉舞弊案,鬧得整個揚州翻天覆地。

胡善泓的案子當初是由刑部和大理寺同審,大理寺卿吳嵩是主審官,聽了這話,連忙站出來辯駁,「陛下,當初臣等搜集的證據,胡善泓並未與揚州舞弊案有所牽連。」

吳嵩上了年紀,年輕時鋒利的面容更顯得刻薄嚴肅,這樣一番不緊不慢的話,讓明熙帝漸漸鬆開眉頭。

陳恕站的遠,沒看見前面幾位大臣的臉色,正揣摩著這時此事被捅出來的意圖時,明熙帝沉聲開口了。

「科舉乃選材之要法,此事絕不可姑息,夏大人,此事交給你來辦。」

隨著他一聲令下,身著緋袍的夏文宣出列領旨,朝野鴉雀無聲。

明熙帝沒有從大理寺和刑部挑選官員重審此案,代表他心裡已經懷疑胡善泓的案子有蹊蹺了,夏文宣是不折不扣的皇帝心腹,與王啟恆和顏之介都沒有往來。

下朝之後,陳恕還要去東宮給太子講學,今日太子被明熙帝叫去了御書房,應該是想借胡善泓的案子考察一下親兒子,陳恕先行回東宮。

行走在身著各色袍服的官員中,陳恕步伐緩慢,思索著這難道就是謝沅的厚禮?

他們的確可以趁此機會,攪亂渾水。

陳恕確實在等這樣一個時機,只不過在沒有搞明白謝沅的下一步動作之前,他並不打算插手。

不過適當的推波助瀾是可以的。

說起那位胡善瀧,陳恕並不陌生,父親當初能當上揚州通判,就是撿了他的漏。

陳恕當即決定給父親手書一封,當年胡善瀧的事一定還有一些細節是可以拿來做文章的,譬如他不過是個六品通判,怎麼有能耐拿到當年的考題?背後之人又是誰?

到了東宮,才讀完一頁書,外面傳來了內侍的聲音,原來是太后的人來給太子妃送補品。

不過往常太子妃在後殿歇息,都是太子出面謝禮,今日太子還沒有歸來,於是太子妃便親自前來謝恩。

這位據說不受太子寵愛的太子妃年紀瞧著不大,但行事十分穩重,看得出此前的確受了驚,臉色不算太好,跟在她身後的宮人十分小心,生怕傷了孩子,太子妃也很謹慎,動作不大地謝過禮物,又奉上一卷佛經。

「太后娘娘慈愛,數次降恩,這是本宮為太后娘娘抄的經書,望太后娘娘身體安康,萬事遂意。」太子妃臉上是恰到好處的笑容,內侍畢恭畢敬地收下佛經,一臉笑意地離開了。

陳恕在一旁看著這一幕,心道太子妃與王側妃相比,完全是兩種類型的女子。太子妃端莊持重,儼然是精心教養出的淑女,將門出身的她反倒比王側妃更明事理。

「陳大人。」陳恕正垂眸細思,忽聽太子妃開口道。

抬起頭,太子妃已經走到他面前,嘴角噙著一抹笑看著他。

陳恕朝她行了一禮,太子妃輕聲叫起,吩咐身邊的宮人呈上一個食盒,笑著對陳恕道:「早聽聞陳大人才學出眾,近日輔佐殿下辛勞,這是本宮一些微薄心意,還望陳大人日後多多為太子殿下排憂解難。」

陳恕微微一愣,身邊的小太監幫他接過食盒,太子妃朝他點了點頭,轉身緩緩離開了。

太子妃有賞,陳恕自然不能拒絕,等太子回來聽說了這事,並沒有放在心上,理所當然地道:「怪孤最近事務繁忙,考慮不周,冷待了你們,還好太子妃記得,既然給了你,便安心收下吧。」。

太子的話中似乎並沒有嫌太子妃越俎代庖,陳恕點了點頭,再次謝恩。

太子擺了擺手,為難道:「瑾之,孤這兒有一件煩心事,你替我拿拿主意。」

陳恕輕輕頷首,垂眸細聽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