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北宋小丫鬟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156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顧家住在城南,宅子布置的的很精妙,山水相映襯,還有幽徑小橋,樹葉飄零,西邊甚至有茅屋人家,假山前的院子猿鶴相鳴,仿佛置身於山水畫之間。

錦娘都忍不住讚嘆:「我見過不少園子,此園修的最為精妙。」

她見過周家的園子,還有劉計相家中的園子,甚至還有蔣羨他家的,好看是好看,但是有一股匠氣,此處卻天然去雕飾。

領路的婆子道:「我家老爺便是建園子的方家,一手本事都傳給我家大姑娘,大姑娘平日最擅造景。」

「那我可要多討教了。」錦娘當然知曉她甜水巷的宅子雖然很新,當初也用了巧思的,但是人多了,日後住不下,還得另外置辦一處新宅。

宋朝贅婿並不禁止科舉,況且顧家大姑娘生的貌美能幹,又有偌大家俬,那些郎君們自然趨之若鶩。拖著病體,顧老爺為長女選的是長洲縣縣令之次子,錦娘在院子外面看到新郎官生的白皙英俊,一股書卷之氣,據說還是國子生,倒是微微點頭。

沒想到為了財產,堂堂知縣之子都願意入贅。

這讓錦娘對宋朝的婚俗「娶其妻不顧門戶,直求資財」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,她自己不也是因為嫁資還算多,故而才能嫁給蔣羨的麼?

新郎官也是官家,定禮送的頗多,錦娘揭開巾布,就看裡面有金瓶酒八樽,裝以大花銀方勝,紅綠銷金酒衣簇蓋酒上,以羅帛貼套花為酒衣,酒擔以紅彩繳之。另外珠翠、首飾、金器、銷金裙褶,及緞匹茶餅自不必提。

錦娘也得了全福太太的報酬,官鋌白銀二百兩、一擔茶餅、八匹時興緞子、兩匣子香料,兩根十根參須的河東潞州府的黨參。

……

錦娘離開之後,顧老太太對顧大姑娘道:「你娘還是小氣了,這些太少了。」

顧大姑娘不好說母親的不是,只道:「祖母,不知為何您青睞這位蔣縣尉的娘子?咱們之前送去的東西她都不要,可見並不把我等放在眼裡。」

「胡說,這是官家娘子愛惜名聲,俗話說娶妻不賢毀三代,娶妻賢惠旺三代。人有定力才會走的更遠,況且蔣縣尉兄弟二人都是進士。我也打聽過,這縣尉娘子也是商戶出身,有我們在汴京的掌柜曾經說過她不僅是文繡院的女官,還做過汴京繡行的行首,不是尋常女子。你要知道蔣縣尉年紀輕輕就中進士,還能運作到我們吳縣這樣的地方,可不容小覷啊。別人常常說在咱們這裡一年寧可換別的地方十年,多少官員來了就不願意離任。況且,縣尉娘子持家有道,房下只有她一人,連侍妾通房都沒有,這是個有手段的女子,蔣縣尉若還有四十年仕途,你若縣尉娘子交好,能保你四十年。」顧老夫人緩緩的道。

顧大姑娘方才明白祖母苦心,含淚拜下:「祖母為孫女殫精竭慮,孫女實在是無以為報。」

顧老夫人笑道:「快起來,都笑話咱家是娘子軍,娘子軍就娘子軍,咱們巾幗不讓鬚眉。」

顧大姑娘心想本城富商多投靠侯縣令,據說他背後是集賢相,再有攀上平江軍的知軍或者通判的,祖母看重蔣縣尉,竟然是通過他娘子判斷的。

第89章

包娘子愛吃鵝, 故而她這裡放著各式各樣的鵝,田娘子送的水晶鵝、錦娘送的燒鵝、齊娘子送的燉鵝湯。每當這個時候,她就是最高興的, 一邊吃著鵝, 一邊翹腳看禮單。

外頭裁縫送了三套衣裳來,都是上好的灑金的衣裳,包娘子連忙讓人給了這裁縫工錢, 又喜滋滋的試了一遍, 又從帳上支錢讓人打了釵環耳墜,如此還尤嫌不夠, 從私房錢里拿了三十兩,打個四個金鐲子。

只是打了金鐲子後, 才發現錢袋裡只有零碎幾兩銀子了。

「娘子, 您怎麼把私房都拿出來了?」巧兒作為包娘子的貼心人, 一心為她算計。

包娘子待巧兒與別人不同,自然說心裡話:「你不知曉,新上任的通判夫人請我們去賞梅, 通判夫人的花宴之後, 知軍夫人的女兒及笄,我總不能金鐲一對成日戴一樣的吧。」

她嫁妝薄,淺淺兩口箱子還是些「西瓜裝」,都是丫頭的裝束,水紅的裙子, 翠綠的褙子, 哪裡穿的出去。

巧兒也覺得是,主僕二人又商量回禮,包娘子想別人送的布匹直接從嫁妝匣子裡拿就罷了, 她卻只有再從公中支錢買去。

要說梅縣尉有沒有錢,他常常緝拿犯人,替主簿催收稅款,手裡自然是有錢的。但這些錢大頭都在梅縣尉本人手裡,一部分用於公中走禮,還有包娘子和妾侍們的吃穿用度,但這些不是錢,要攢一份私房錢也不容易。

包娘子一心想著那日出風頭,自是早早籌劃。

卻說顧家二姑娘的定禮,錦娘又去了一趟,兩次一共得了四百兩,兩擔茶餅、十六匹時興緞子、四匣香料、兩根老黨參和兩盒翠花。

錦娘先把東西都收拾到箱籠里,再從手上拿了八貫替蔣羨和她自己各買了一雙皮靴,冬日在外行走,穿皮靴鞋子不容易進水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