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北宋小丫鬟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157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田娘子情商極高,連忙道:「我看妹妹的更好看,鏨金進去更顯得波光粼粼。」

三人如此說著,見包娘子最後來的,她戴著金冠,衣裳倒也華麗,灑金的雲錦長襖配著鵝黃的長裙。

這幾日都下了雪,地上又有些雪水融化,所以鞋子很容易浸濕,錦娘慶幸自己有先見之明,穿了皮靴,否則鞋子肯定全部要濕透了。

包娘子見田娘子和錦娘都同樣戴的如意雲冠,只是二人一金一銀,又笑道:「你們倆倒是湊一塊去了。」

錦娘道:「我們倆眼光很像。」

田娘子聽了有些不過意,聽錦娘這般說還笑道:「是啊,怪不得我與妹妹這般投緣。」

包娘子平日與錦娘交好,意識到自己說這話不妥,見好就收,倒是又岔開說起別的來了。等齊娘子收拾妥當,見眾人到齊了,立馬招呼大家上轎或者馬車,一齊去府衙。

一般旁的縣衙的屬官當然沒這個機會和府衙官眷頻繁往來,但吳縣是首縣,和府衙的官眷同住一城,就便宜多了。

卻說吳縣的縣衙都已經是有花園,頗為富麗,府衙更是更上一層樓。

白雪皚皚之地,點點黃色的臘梅,如冒出的新芽似的。通判夫人衛娘子年紀三十六七上下,穿戴不俗,通今博古。

齊娘子領著錦娘她們過來行禮後,這外面冰天雪地,內里卻是一溜雁翅似的火盆燒的旺旺的。大家也不比去雪地里賞花,而是透過菱花窗,捧著熱茶,看簌簌的雪落在臘梅上。

當然重點不在賞花上,還是大家聯絡感情更重要。

錦娘等人自然都跟著齊娘子一起奉承這位通判娘子,包娘子以為自己打扮的十分光鮮,今日別人會高看她一眼,只是卻事與願違。

她們一行人在這裡,完全說不定幾句話,不過是投壺、打雙陸,吃了一席酒,還弄的她們都得送一份禮來。

包娘子不免回去時,怨聲載道,她底下鞋子全部濕透了,巧兒還仔細取下她的冠子道:「我替娘子收好,免得被人摸了去。」

「嗯,去完知軍家裡,就先替我還了當鋪去,萬萬不能讓人看到。」她倒是有個銀冠子,但戴過一次就被田娘子比下去了,自然得在當鋪借了一個金冠來戴。反正她們是官,當鋪的也不敢隨意過來討要。

當然,她為了怕人說閒話,也是戴完就還了。

之後,又去知軍家中,錦娘這次戴了當年成婚婆家送的百花如意鎏金銀冠,身著粉紫鑲邊淡紫折枝梅花紋樣緞面羊皮長襖。這次去,又是陪坐陪聊,還說不得幾句話。

錦娘倒是不著急,還對阿盈道:「這就是冷板凳,冷板凳坐熱了就好了。」

方媽媽笑道:「您說的極是,既然她們也給您下了帖子,那就表示她們也是知曉您的,若是咱們刻意表現,就太露骨了,人家還會拿你取樂。娘子這般,才有官家娘子的樣子。」

除了知軍通判娘子外,還有推官娘子和本地大戶,也不打腫臉充胖子,把顧家送的翠花拿出來,配成一套戴,又有她之前成婚的嫁妝里有一套金累絲的首飾,也是拿出來戴。

當然,其中錦娘也看出了不少門道,有些人是利用筵席交際,有些人是遊走其中幫人保媒拉縴,還有些人純粹為了結交人,多拓寬一條人脈。

錦娘之前在船上學的投壺、雙陸也有用武之地,女眷們都是玩這些,或者打打葉子牌。當然,她也會從中套取信息,就像在推官家裡吃到的鮮藕、醃的晚菘都是自家莊上產的。甚至她家還有柑橘園,種的是宋朝最有名的平江府洞庭柑,貴的時候一顆就一百文,價錢是現代大家耳熟能詳的耙耙柑數倍。

推官家見她愛吃柑橘,還送了一角黃柑酒給她,錦娘回來之後立馬做了筆記,她若買了地,不能只種糧食,還要種一些經濟作物才行。

蔣羨從外回來,見錦娘穿著桃粉的袷衣,嫩綠的半臂襖兒,正在書桌上認真寫著什麼,嬌俏的讓人心動,他連忙走了過來。

錦娘聽到動靜,把冊子放在一旁才道:「外頭好冷的,你們今兒如何?」

「衙門倒還好」蔣羨拖了一把椅子,自己坐在錦娘身畔,他那些公事自己都覺得無聊,所以也甚少說給錦娘聽。

二人閒話幾句,主要是蔣羨撒嬌,錦娘羞他,兩人鬧做一團,滿室溫馨。

另一邊卻是淒悽慘慘,包娘子也是跟著出去了些時日,每次都腳上濕透了,回來便得了風寒,只覺得頭重腳輕。

梅縣尉從外回來探望,包娘子點著眼角道:「都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,我的這漢子哪裡疼我?別人都穿著皮靴皮襖,一日一套,只有我什麼都沒有。」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