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說當天,大隊長就派了自己的小兒子到小王莊供銷點打了二兩酒,和支書倆人喝的美滋滋。
這時候農村喝的酒都是散裝的。自己拿個瓶子去打,買半兩都可以。還有醋和醬油,也都是散裝的。
之後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。
大隊先收拾出一個院子當粉條作坊。招募社員開始幹活。
最開始,每天就給算工分,沒有額外的工資。
但是也擋不住大家的熱情。以前冬天也就是修水渠能有點工分,但是水渠又不是天天修,冬天的大部分時候都是閒著的。
現在,坐那兒洗洗地瓜、刮刮皮就能掙工分,誰不願意干呢?
做澱粉剩下的渣滓除了一部分用來餵生產隊集體養的豬,剩下的還可以分給社員帶一點回家去餵自己家的豬。
紀珊做了粉條作坊的記帳員,工作輕鬆,滿工分,暫時也沒有工資。
畢竟現在就是個小作坊,小打小鬧的,等以後賺了錢再說。
第一批成品做出來之後,大隊長帶著它們去了公社,去找公社書記談銷售的事。
看著比麵粉還要雪白細膩的澱粉,以及做好的粉條,公社書記也很高興。
誰不愛吃細糧呢?偏偏細糧產量低,最高產的地瓜,讓大家都吃膩了。別說別人了,他想起地瓜就有點反胃。
公社書記當場就叫來了供銷社負責人,幫著雙方敲定了合作協議。
十里梁出產的粉皮和粉條,就放在供銷社賣。
先看看效果。要是買的人多,產量也大,還可以向公社外推廣。到縣裡去賣就很不錯嘛!
他真的想太多,十里梁這點產量,連公社內部消耗都不夠。
十里梁出產的地瓜都不夠用。
他們還發起了以地瓜換粉條的活動,附近生產隊的社員,可以直接拿錢買,也可以拿地瓜、地瓜干來換。
這些換來的地瓜也被加工成粉條進行出售。
產品根本就供不應求。
紀珊跟大隊長建議,咱們十里梁山腳下那麼大片大片的坡地,種別的不行,但是種地瓜是可以的啊。
「讓大家去開荒唄。反正出工就給工分,以後地瓜種的多了,賣粉條賺的錢多了,大家也能多分點。」
這個時代,一等勞力一天10個工分。但是工分和工分也是不一樣的,有的地方,10個工分值5毛錢,有的地方只值1毛錢,這取決於生產隊的整體收入。
有的地方良田多,或者領導人心思活泛點,那收入就高點。
雖然政策卡的嚴,但並不是沒有空子可以鑽,就看你敢不敢了。
京郊有一個生產隊,原來既種稻子又種玉米,後來大隊長覺得種這些東西不賺錢,全改成種蔬菜了。連冬天都種大棚菜。
大棚是土大棚,頂上用塑料布一蓋,晚上還得給遮上草帘子,大棚里還得生火加溫。
麻煩的很。
但是賺的錢確實比單純種糧要多不少。
年底將賣菜的錢分給大家,社員們自己再拿錢去買糧。
十里梁說是一座山,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緩坡上面的一個圓錐形凸起,當然,是被削平了尖頂的圓錐。
除了這個圓錐本身,下面的緩坡稍微休整一下,就是大片大片的梯田,種地瓜和果樹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土裡的石頭是多了點,挑出來加工一下,石子可以鋪路。整塊的石頭可以用來建房。
在磚頭還不普及的年代,用石頭打地基、用石頭壘牆都是很常見的。
大隊長對她的建議深表贊同。
「咱們老農民,不怕苦不怕累,就怕沒活干。沒活干就意味著沒錢賺、沒糧收,就意味著得挨餓受凍。」
紀珊:「……」
當個農民真的太不容易了!
這年頭幹啥都不容易。
「那咱們加油吧!關鍵是,種的糧食多了,產生的下腳料就多,明年可以多養豬,大家可以多吃點肉。」
大隊長嘿嘿樂,似乎美好的生活已經近在眼前。
春節之前,知青們都分了糧,分了錢,也分了豬肉。
耿棟和鄭學敏請了探親假,分完東西就準備啟程回家了。
他們領完結婚證以後,往家裡寫了一封信,耿家父母給他寄來了100塊錢和一些布票,鄭學敏的父母也寄來了一百塊錢。<="<hr>
哦豁,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<span>:||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