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盡到做父母的義務,等兒子結婚的時候,該出聘禮出聘禮,該備房子備房子,但是就不跟他們一起生活了。他們不摻和兒子和兒媳婦的事兒,兒媳婦也別管公婆和大姑姐的事兒。大家保持適當的距離,各自安好。能親密最好,不能親密也沒關係。
女兒不嫁人不生娃的,做爹娘的還是得護著點兒。
這兩年,楊勇和李曉西一邊做生意一邊看書學習開闊眼界,他們是真的想通了。父母總覺得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是為了孩子好,但是,如果這所謂的「好」並不是孩子想要的,那麼,就會變成綁縛在孩子身上的枷鎖,反而成了對孩子最大的傷害。
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在外面會受到傷害,擔心孩子的一些選擇會被外人指指點點,擔心孩子會承受不住這些壓力和傷害,為了讓孩子免遭這些,他們首先對孩子指指點點,強行改變孩子的想法。為了不讓外人傷害自己的孩子,做父母的率先下手傷害她。
仔細想想,這種做法難道不是違背了愛孩子的初衷嗎?
大概在孩子眼裡,父母的指指點點比外人來的傷害更大。而如果能夠得到父母全心的愛和支持,那孩子就會有更多勇氣去面對外面的風風雨雨,會有更豁達的心境,也不會受到外面的傷害了。
這些考量,楊勇和李曉西沒有說出口,但是楊文珍看的明明白白。父母和子女的關係,在很多情況下,是可以改善的。他們可以互相抱怨,互相傷害,但是只要換一種思路,他們也可以互相理解,互相成就。
楊勇和李曉西,現在就是人間理想型父母!他們家的每一個人,都變得更加勇敢,更加堅韌,內心也更加柔軟。
知道了倆人的決定,楊文珍抱著李曉西撒嬌:「媽,要是你們以後去省城,一定要帶上我啊。我這個老師,工資又沒多少,是隨時都可以不乾的,到時候你養我啊。」
李曉西一邊笑話她「你多大的人了,還跟我這兒膩歪」,一邊抱著她不撒手。
她伸手揉搓著女兒軟軟的發頂,心裡一片安寧。
楊勇在旁邊看的羨慕不已,可惜女兒大了,不能跟他這個老父親這般撒嬌了。但是感受著女兒對他們倆的親近,他心裡也是高興得很。
楊文珍幫著跑了各種手續,建起了一個小小的食品加工廠。還給他們買回來各種流程管理、風險控制、品質把關之類的書籍,給倆人找點精神慰藉。
老父母還是有點保守的,最起碼對於貸款創業這事兒就接受不能。在他們看來,有多大的本事端多大的飯碗,他們寧肯一點一點的擴大規模,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往下走。先試試水,如果真的可行,再擴大規模也不遲。
楊文珍當然沒有意見。她是為了讓父母高興,讓他們的人生更有奔頭,又不是真的想要發展什麼宏大事業。主次關係還是要搞清楚的。在這些小事情上和父母別苗頭,不值得!
說實話,楊勇和李曉西的事業心可比她大多了。人家只是不想一口吃成胖子,但是最終目的還是要吃成胖子的,只是需要細嚼慢咽、多吃幾口而已。
等到產品陸續生產出來,楊文珍立刻把遠在省城的弟弟拉下了水,讓他抽空去省城的商場考察一下,跑跑業務,把自家產品推銷出去。
楊文遠:「……」
他還能說什麼呢?就當去社會實踐了唄。
這個時候的大學生,都有一股子雄心壯志在的,都以為進了大學就萬事大吉了,走出去就會受人尊重,畢竟是大學生兒呢,倍兒有面子。
正好讓楊小弟出去試試水,看看這個大學生的身份好不好使,順便經受一下社會的磨練。
事實證明,在這個年月,大學生的身份確實還是有點優勢的。最起碼你直不楞登的去敲門,人家一聽說是東山大學的學生,臉色並不會很難看,還會抽點時間聽聽你的想法,禮貌又客氣。
或許也是有點好奇心,想看看成功擠過獨木橋的大學生究竟有何高見吧。
大學生的身份,至少是塊很好的敲門磚。
楊文遠磕磕絆絆,摸著石頭過河,倒是真的把自家產品擺進了省城商場的貨架上。而且還無師自通,開啟了免費試吃的營銷策略。
在這個過程中,他的口才、應變能力、臉皮厚度都得到了很大的鍛鍊。從象牙塔里走了出來,也讓楊文遠變得更加穩重和務實。
社會是一個大熔爐,也是一所好學校。看看你自己在裡面吸收了一些什麼東西!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