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快穿: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448頁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
羅父點頭附和道:「你媽說的對。我和你媽沒給你什麼,養老的事也就不用你操心,有你哥呢。」

羅康的笑容都更真誠了一點。

「爸媽通透。」

第529章 一生要強的媽(38)

春節過去不久,幾個片區的人紛紛搬進了樓房。

羅康他們雖然沒有搬過去住,但是在她的建議下,退了休的邢大爺加入了新社區的居委會,成了一位紅箍大爺。

這時候的社區還比較簡陋,基礎設施並不完善,空地還有很多。

而義務勞動的居委會大爺大媽們,不領工資光幹活,相應的,也就有了一點小小的特權,他們可以向房管段申請,在小區裡的一些空地上加蓋一些小平房,美其名曰「我們居委會要用」。至於用來幹嘛,也沒人細究。而蓋房的錢和人力,房管段那邊就出了。

羅康給邢大爺提建議,可以在空地上蓋幾間小平房,做點小生意。

「為人民服務嘛,反正現在市場已經逐步放開了。人民也得吃喝拉撒,咱們就本著為群眾服務的精神,想群眾之所想,急群眾之所急,看看能幹點啥。」

邢大爺和另外幾個老頭老太太一拍腦門,就去找房管段了。不蓋白不蓋,蓋了沒準兒就不白蓋呢。

於是,沿街一排小平房拔地而起。參與進來的大爺大媽人手一間。

在羅康的建議下,邢大媽開了間主食廚房,就賣饅頭、烙餅、燒餅,沒什麼技術含量,但是生意很好。

沒多久,她又從另外一位居委會大媽那裡租用了分給她的那間小房,開了個小賣部,生意也很火爆。

邢大爺和邢大媽成了第一批富起來的人。

她的兒子羅元璟,也算是第一批富起來的人。

他幹了什麼呢?在第一排小平房建立起來,邢大媽的生意蒸蒸日上之後,羅元璟慫恿邢大爺又去找了房管段,在小區里蓋了三間小房,還圈了一個小院,成立了一個「物資回收公司」。當然了,因為他太小了,物資回收公司的註冊人還是邢大爺。

那是1984年,羅元璟9歲,上小學4年級。羅康在忙著博士論文答辯,羅元璟為了讓媽媽專心學業,主動要求到邢家住。大寶那個時候也早就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,進了市教育局。他拍著胸脯跟羅康表示:「小姨放心,小元寶白天要上學,下午放學先在家裡玩一會兒,等我晚上下班能幫他檢查功課,保證沒問題的。」

羅康也覺得沒問題,就放心的把他放到了邢家。等到她忙完了,再一看,喲呵,人家的生意都開張了。

這爺倆可真是一個敢想敢說,另一個敢聽敢幹。

羅康都覺得相當炸裂。

物資回收公司?聽起來好高大上,本質上,和上輩子一樣啊。只是羅元璟從一個親自動手撿垃圾的小朋友,長成了一個坐等別人來給他送垃圾的小老闆。

之所以能想到這麼高大上的名字,大概是因為羅康總是跟他講物資的循環使用,節約資源以及可持續發展。

這時候還有很多國營的物資回收公司呢。

大部分人家會將自己家的廢舊物資攢起來賣掉,有一些被他們不經意扔掉的,會被第二梯隊的人撿走,就算最後進入了垃圾場的垃圾,還有第三梯隊的人來撿,最終都會進入物資回收公司。

一方面是國人一向有勤儉節約的美德;另一方面就是,撿垃圾是很多人家貼補家用的一個渠道。

羅元璟最初接觸撿垃圾這個事情,是在1979年的除夕,那時候他4歲。<="<hr>

哦豁,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
<span>:||
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