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穿越當縣令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284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但沒關係,大家會建設這裡,讓這裡跟很多地方一樣,從不宜居變得宜居。

棉花的出現,就能抵抗這裡的寒冷,讓人們更適應這裡的生活。

紀楚一行來到昌河州衙門,確實發現此地跟其他地方不同。

平臨國的州府,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類型。

一個是最常見的普通州府,名字就是『普通州府』,最常見的那種類型。

數量為三類型之最,基本在內地設置。

比如曲夏州,原化州,揚州,永錦府等等。

第二個是御夷州府,這個極為特殊,至於雲貴設置。

最典型的就是滇州府,聽名字就知道,這是邊衛地方。

最後一個,便是軍民州府。

也有人說,曲夏州其實也算,可曲夏州畢竟沒有養著西北常備軍。

那西北的常備軍還是直屬朝廷管的,只是要給些補給,而且那麼多人沒給,那邊也沒說什麼。

所以作為典型的軍民州府。

便是這昌河州。

軍民州府的特點,就是既然要負責當地行政事務,還要維護邊疆,抵禦外敵。

昌河州下面的廣寧衛所有財政預算,統統歸昌河州管。

這就是跟曲夏州的區別。

至於昌河州能不能負擔起廣寧衛的財政,那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
昌河州現在的劉知州道:「肯定是不行的,要向上面要。」

西北常備軍是直接問朝廷要,岳將軍可以自己做主。

在廣寧衛,則是本地知州跟廣寧衛的鄧將軍商議過後,再問朝廷要,這大概就是裡面的差別。

劉知州繼續跟紀楚介紹,說的時候還愁眉苦臉的:「朝廷撥款一向艱難,必須多要幾遍。」

上個知州也是這麼跟他講的,這甚至是他們的重點工作之一。

剩下的,便是要處理好軍民關係。

還好有鄧將軍約束,本地士兵並不作惡,不過偶爾也有矛盾發生。

這是軍民府最大的問題。

畢竟生活習性也不大一樣。

劉知府知道紀大人剛來,並未說太多,就請紀楚先去休息。

住的地方,自然是州衙門後宅。

進了州衙門大門,就到儀門,然後是大堂,三班六司辦公休息的地方。

進到二堂,則是通判跟同知辦公處。

最後是三堂,西廂為辦公休息處,東廂則是知州住處。

現在劉知州還沒搬走,家人也還在,不過已經騰出客房給紀楚他們住下。

劉知州並不著急離開,他等到年底回京即可,也就是九月左右離開,所以可以細細交代。

這般自然讓紀楚跟李師爺鬆口氣。

有前任帶著,什麼差事都好上手。

七月三十到昌河州的第一天,紀楚一行人洗漱休息,等第二日再正式見其他官吏。

在他休息的時候,整個州城都在討論紀大人的到來。

他們這地方人少,低頭不見抬頭見,很容易就認識對方的。

不止如此,下面幾個縣也是如此,估計不到三四天時間,消息就能傳遍。

誰讓這是個天大的好消息。

其中最高興的,肯定還是廣寧衛。

紀楚對他們的大恩眾所周知。

從棉衣棉被,再到熱武器冷兵器,都是他直接或者間接提供的。

鄧老將軍,以及即將接班的鄧融,對紀楚也是讚許有加。

紀振跟李紋能來迎接,都是他們特批的。

可大家還有一個問題。

「紀大人什麼時候過來?」

「肯定會來廣寧衛看看吧。」

「這還用說,大人的手下溫淳溫書吏都在啊。」

此處說的溫淳溫書吏,指的就是紀楚提前派來昌河州的書吏,可以提前了解這裡的情況。

正巧趕上滇州棉籽送來,便派他們到了廣寧衛種棉花。

跟在紀楚身邊的人,自然都有幾分本事。

這位溫書吏對田地頗有心得,故而讓他帶頭。

其他七八個人,也都在廣寧衛住下。

只是都在照顧棉籽,脫不開身。

以紀楚的性格,肯定也不會讓他們去迎接,專心照顧好棉花地,就是他們最大的貢獻。

「也是,有他們在,還有棉花地,大人肯定會來廣寧衛的。」

這話說得確實沒錯,紀楚肯定是會去的,還提前給溫書吏寫了信,讓他們安心待著,自己很快就會到。

不過現在,還是先熟悉昌河州州城的情況最好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