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汴京市井發家日常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41頁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“蔡老,又見你。”虞蘅上前正正經經一福。

蔡良連聲阻攔:“哎呀,受不得,小娘子才是我恩人,怎好意思受小娘子禮。”

虞蘅仍舊堅持施完禮。

這位不僅是權宦,還助她良多,很受得這一拜。

寒暄三兩句,虞蘅親自為蔡良斟酒,蔡良笑道:“小娘子手藝越發好了,主意也妙,我來這吃一頓飯,受啟發良多。”

虞蘅不解,蔡良才將自己正編撰《汴梁食單》一事與那菜單子給他的啟發托出。

“依我看,小娘子手藝在同價腳店中可排前茅,若要正經評比,一舉奪魁也說不定。”

聽他夸那菜單子,虞蘅實事求是地笑道:“我實在懶,這樣省事而已。”

對手藝的誇讚,卻是微笑默認受了:“蔡老瞧我這小店,經營得可還行?”

“已是比之前好太多。”

像蔡良這樣的權宦,也會為自己置辦一些產業,等告老出宮以後,還能得幾個養老錢。

如今的虞記,之前在他宮內一老朋友名下,他用城西的兩間鋪子換了這處,不想令一間生意一般的腳店重煥生機。

虞蘅輕吁:“如此,也不算辱沒了您的心意。”

說著謙虛的話兒,臉上卻沒多少謙遜神色,眉眼彎彎帶著點藏不住的得意神氣。

蔡良看她就像看自家孫女,面上含了極慈藹笑意,對於小娘子並不溫婉這事,也不在意。

得意又如何,小娘子家,便是這樣才鮮活啊。

看多了宮闈中端莊得體的宮妃,蔡良覺得,很該有這麼點鮮活在眼前,日子才不會過得死水一般。

與虞蘅說話,方才因祭拜舊人產生的感慨散去了許多。

臨走,虞蘅讓蔡良帶了些醬菜糟魚走,屆時不當值時,可與膳使宮女幾個銀子,叫她們幫忙炒盤肉或蒸一蒸,也很入得口,有味兒。

“這糟魚新醃不久,骨頭都酥了,魚鮮氣卻還沒去,蒸來吃正好,再過段時日,酒氣就上來了,那時候,香煎也好,燉肉也好,有股子酒香。”

虞蘅說得,自己都有些饞了,醃出來她還沒吃上呢。

那日見那賣魚的老丈可憐,這麼冷的天只穿一件單衣,幸好有斗笠跟蓑衣擋一擋,魚簍里全是巴掌大的小河魚,多半是鯽魚,偶爾有幾條鱖魚,肉少,刺多,沒人買,虞蘅便將剩下的包圓了,給了對方五十個錢。

拿回家燉了湯,濃白鮮美得很,一人喝了兩大碗,到底吃不完。

虞蘅便將這些魚去鱗剝皮又曬乾,用酒糟跟鹽醃了。

聽她說得,蔡良也很有食慾,恨不得立刻回去嘗嘗。

他在宮裡不能飲酒,吃這個也算是解了酒癮。

若非回宮路途有些久,蔡良都想多帶些回去,給當初與他換鋪子那老太監,叫他羨慕自個兒,得了份好差事。

第36章 茶雞子

過不幾日,隔壁開始有牙人與租客上門相看鋪面,來來去去幾波,都沒有談成。

虞蘅也終於將手頭活錢理出來,確定能租後,便上門打聽。

徐娘子這廂唉聲嘆氣,吃著她帶來的平日最喜愛茶點,也沒有展眉。

原來徐娘子尚有好些茶沒賣出去,又著實歸鄉心切,等不到賣空那時日,寧肯舍一個月賃金,也要下任租客將她櫃裡的貨給一起包圓了。

本朝產茶工序類前朝,只細微上有些差別。茶葉從茶山上採摘下來,經揀之、蒸之、研之、造之、焙之,才成團茶餅,要點茶時碾碎一塊,煮以山泉水,聽三響三沸。

虞蘅便經常能瞧見徐娘子官人在鋪前叮叮哐哐焙茶,講究多多,火要勻,茶餅厚的要焙十火至於十五火,過程極繁複。

徐娘子剩下的,是蒸曬後的茶葉,還沒研碎,不好賣。

租客不懂這裡面門道,怕砸手裡,不想接手,遂沒談攏。

虞蘅卻無所謂,擊掌笑道:“不如這樣,娘子將店鋪轉與我,我願包這些茶。”

徐娘子張著嘴,半晌回神,笑容控制不住地擴大:“小娘子說的可當真?”

“娘子與我是老熟識了,我得這倆能幹婢子,還多虧了娘子指路……”虞蘅開始了套近乎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