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忍地告訴她,她說的那種「香皂」,其實宮中世家早已有了,正是草木灰、皂莢和豬脂所制。
嬈娘重整旗鼓,誓要制出雪白的砂糖,釀出舉世無匹的烈酒,到時定能賺得盆滿缽滿。
直到我們翻看了本朝律令——世人逐利,為了防止民間用糧食大量製糖釀酒以致口糧不足,本朝酒稅和糖稅奇高無比,私自販酒賣糖會被嚴懲。
嬈娘大受打擊,又哭了半日。
我以為她會就此放棄,沒想到她哭歸哭,卻從未想過從此罷手。
她頂著一雙哭腫的眼,奔波到南邊尋找珠貝。
以母貝做「外套膜」和「珠核」,就能種養珍珠。
第一匣珍珠問世的那天,阿嬈拉著我喝了整宿的酒。
她又哭又笑,不停問我:
「殿下,我在這個時代也能活下來的,是不是?」
她每問一聲,我都回一聲「是」。
30
如今我要和庸州談的,就是「賞珠會」的生意。
好珠難尋,這些珍珠又碩大明亮,色澤艷麗,賞珠會的風聲剛放出去,便有許多商賈前來庸州。
要辦賞珠會,豪族們自然要修新的園子。
此時流民眾多,勞工價廉,修園蓋樓比平時還要划得來。
於是庸州流民總算有了差事。
庸州多水,嬈娘命人買了些臨水的地做養珠場。
除了我從京裡帶來的部曲外,珠場只許僱傭女子。
嬈娘對女工們承諾,在養珠場干滿八年,便能帶著養珠的技術離去。到時若想自行養珠,定王殿下絕不阻攔。
賞珠會上,徐氏珠大受追捧。
我命人告知商賈,要換徐氏珠,不能用金銀,只能用糧食作抵。
囤積糧食的本地豪族爭相出價,外地商戶也趕緊調運糧食前來庸州,徐氏珠很快被掃蕩一空。
手裡有了糧食,我便讓裴直開工修築堤壩,雇流民來搬運沙石。
壩上不僅管飯,還能發放不少糧米。
為防止有人下了工毆打女眷,我又加了一條規矩。
做工者必須讓家中婦人來領糧米,若有婦人帶傷之事,一次扣錢,兩次加倍,三次辭退。
婦人若過不下去,自可去戶曹處登記和離,來珠場或者壩上幫工。
見日子有了盼頭,百姓們做工之餘,在地里挖溝排水,重新修整田畝,又像野草般活了下去。
31
入夜,庸州太守找上我,脫帽伏地,道:
「定王殿下在上,臣有罪。」
我問他:「大人罪在何處?」
「貪腐。」
「大人為何今日前來告罪?」我問。
他垂頭道:
「罪臣孫女以死相逼,如今剛救下來,郎中還在診治。
「臣這輩子什麼指望都沒了,只剩這個孫女。
「她性情剛烈,生活清苦,不願用不義之財。
「只盼殿下網開一面,莫要牽累無辜。」
他口中那孫女,正是之前來行刺我的女刺客。
刺客身為女人,卻能做官,甚至並非如我這般,而是堂堂正正的「戶曹」,自然是有門路的。
當年庸州太守獨子身死,兒媳改嫁七個月後卻生下一名女嬰。
數年後,太守得知此事,疑心女孩兒是獨子骨血,就把她接來身邊,起名裴直,請人教養。
此女性情狷直,嫉惡如仇,又聰穎過人,自小便幫祖父處理文書。
後來庸州的戶曹病死,接替者又在山路遇了劫匪。
堆積的事務一時找不到人處理,便由裴直暫代了。
自她上任後,民戶籍帳,田宅數目,未有一次疏漏。
比起前任戶曹毫不遜色,甚至猶有過之。
庸州太守力排眾議,也不上奏朝廷,就這麼讓裴直糊裡糊塗地「暫代」了下去。
「其實今日你來與不來,干係都不大。你燒了賑災銀的帳簿,裴直卻憑著過目不忘的本事,硬生生將那帳簿又默了出來。
「如今我手下的人已經快馬加鞭,偽裝成商賈,將帳簿送往京城去了。」
我靜靜說道。
「殿下將此事告知老夫,難道不怕我走投無路,命人殺了殿下,就此反了嗎?」
太守猛地抬頭看我。
我卻笑了。
「你不會的。你還有事相求,如何敢對我出手?我賭的不是你的良知和膽子,是利。」
庸州太守沉默片刻,問道:
「臣自知罪孽深重,只是殿下,王朝更迭世家輪替,您可知,為何千百年來,貪腐之事從未斷絕?」<="<hr>
哦豁,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 (>.<)
<span>:||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