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他考中了嗎?」徐京墨不介意對有本事的人傾注些資源。
「中了,劉全興也是二興村的,家裡情況似乎一般,衣裳雖然整潔卻也已經洗的發白。」觀言見過他帶著那些筆墨紙硯,能用,但是也只是能用。
徐京墨讓觀言取了五十兩銀子出來,給他們幾個考中的一人送了十兩,劉民還額外得到了幾本書。不過他也沒有聲張,只是默默記下徐京墨這份好意。
他以前很厭惡漁陽,現在卻因為徐京墨喜歡上了這個地方,這裡是一個有希望的地方。
比起其他家裡的歡呼雀躍,牛多糧家裡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。
牛多糧給他爹說了他幹的好事,氣的他爹第一次抄起棍子揍他。「老子讓你讀書,結果你就讀到錢眼裡了?去府城考試只有你一個沒有進複試,怎的,想賺銀子?你看看你乾的蠢事,萬一觀老爺不肯帶你回來,你要怎麼辦?」
「爹,我知道錯了。」
「你知道個屁,每個村能送去官學的人都是有數的,別以為你是村長的兒子有多了不起!你這次沒考上,最多還有一次機會,再考不上,你就回家種地吧。」
牛村長是個明白人,這一引鹽他們家留下吃用的,剩下的都要拿去做醃菜,醃菜能吃能賣肯定虧不了,但是兒子的前程就不好說了。他想了想自己其他的兒子,也許只能指望小兒子有讀書天分了。
改換門庭是他的夢想,以前吃過的苦不就是因為他們赤腳老百姓嗎。
牛村長帶著兒子趕去漁陽,找徐京墨去請罪了。見到徐京墨,他就壓著兒子一起跪了下來,「徐大人,我這個不成器的兒子辜負您的大恩大德,是我教子無方。」
徐京墨讓觀言將牛村長扶了起來,卻沒有讓牛多糧起來,「牛村長,此事不必再提,不過今年的醃菜可不能少了。二興村如今的風氣比以往好了許多,這都有賴於你的費心,本官也願意再給他一次機會,但是機會只有一次。」
牛多糧不敢多話,老老實實地跪著,他還能在官學再讀三年,下次一定要考上秀才才是。
等送走了父子二人,觀言不解地問,「爺為什麼還要給他機會?」
「牛村長還是不錯的,不必因為他兒子牽連他。多讀三年,也許能讓牛多糧想明白他究竟要什麼。」徐京墨不覺得讀書是唯一的出路,牛多糧的性子也未必適合仕途,反倒是更適合經商一途。
要用人就要給人好處,不然獨木難行。抓大放小,方為上策。
漁陽出了五個秀才,這可是大喜事,幾個村都在辦宴席,三天三夜的流水席好不熱鬧。沒出秀才的村子都是眼巴巴地望著,村裡的的老人這會兒也顧不上疼愛小輩了,一個個都是拎著棍子喊自己兒孫好好讀書。
范學政來的時候就看到這樣的景象,「漁陽這地方倒是稀奇,勸學的氛圍如此濃郁,當真罕見。」
他一身便服出現在徐京墨家裡,倒是讓徐京墨半天沒能反應過來。
「范大人恕罪,下官有失遠迎。」
「子期不必緊張,我就是想來漁陽看看,你們是怎麼興教化之事的。」
徐京墨壓根兒沒覺得出五個秀才有多難,只要教育普及的夠多,考出許多秀才完全不是難事。不過話不能這麼說,不然不是顯得其他人太過無能。
「范大人,漁陽前些年一個秀才也沒有,卻非是本地百姓無人向學。只有給他們機會,總有人會抓住機會的。」
范大人想去官學看看,徐京墨要陪著一起。漁陽的官學是後面新建的,走進去看雖然簡單,但也有幾分雅致,原子中間是個書卷攤開的石刻件,雖然大,但是不算費事。
他看那石刻件上面刻著「道雖邇,不行不至;事雖小,不為不成」就問徐京墨,「子期為何選了這句話?」
漁陽的官學只有一版是官府出資,另外一半是南宮家捐贈。與其說是南宮家捐贈,不如說是徐京墨所為。他做了許多事,但是不求名、不求利,委實讓人佩服。
「范大人,我曾聽老師講過有些初次為官的人,五穀不分、指鹿為馬,說是為民請命,其實就是搗亂。」好心辦壞事從來不值得誇獎,徐京墨的想法很簡單,有多少本事做多少事。
所以他選了《荀子修身》中的這句話來勉勵眾人。求真務實
、知行合一才能真的做實事。
范大人與他一起走在課堂門前,駐足聽了一會兒,「你們崇山書院果真是人才輩出。若是天下學子都有這樣的夫子,何愁有能之人被埋沒。」
范大人本以為漁陽的官學只有二三十人,卻沒想到會有二三百人,他納悶兒漁陽是如何找到這麼多學子的。
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,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
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